《MNT全面解析》Mantle生態系解密、國庫資產、UR Bank野心與技術亮點一次看懂!
Mantle(MNT)是目前加密市場上備受關注的新興公鏈專案,不僅擁有超過 27 億美元的國庫資產,更推出 UR Bank 等創新應用,積極拓展區塊鏈與傳統金融的結合。本文將以新手角度,深入解析 Mantle 的技術架構、生態策略、國庫結構與近期的市場動態,並附上 CryptoVest 團隊的專業觀點與風險提醒,幫助你掌握潛力項目的第一手資訊。
【話題幣動態】【專案深度分析】
CryptoVest 編輯部
7/17/20253 min read


項目背景與成立目的
Mantle 是一個由 BitDAO 社群 孵化和主導的以太坊第二層 (Layer 2) 區塊鏈專案,前身為 BitDAOuphold.com。2023 年初,BitDAO 社群幾乎全票通過提案,將重點項目 Mantle 獨立成品牌並將 BIT 代幣重新命名為 MNT(口號為「One brand, One token」)。Mantle 沒有正式的創始人,而是由社群集體推動,其中包括 Bybit 交易所聯合創辦人周銘恩(Ben Zhou)與 Game7 創辦人 Jacob c.Eth 等成員提出初始方案。Mantle 在 2023 年 7 月上線主網,成為首個由 DAO 推出的 Layer 2 區塊鏈。項目核心理念是大幅提升以太坊的擴展性與資本效率,打造“Liquidity Chain”流動性鏈,將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融合在同一生態系統中。Mantle 擁有雄厚的資源背景,BitDAO 合併進 Mantle 時承接了約 30 億美元的龐大國庫(加密領域排名第二)。此外,早期私募輪即獲得 Founders Fund、Pantera Capital 等知名資本 2.3 億美元投資支持。總體而言,Mantle 的成立宗旨在於依託龐大社群資金和以太坊技術基礎,以模組化區塊鏈架構實現高速、低成本交易,同時強調社群治理與資源共享,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技術架構
Mantle 採用模組化的以太坊 Layer 2 架構,結合樂觀式區塊鏈(Optimistic Rollup)和創新的資料可用性方案,以兼顧效能與安全。簡單來說,Mantle 透過樂觀rollup將大量交易在鏈下彙整後,再將交易摘要提交到以太坊主網確認。這使 Mantle 繼承以太坊主鏈的安全性與去中心化特性,同時降低交易成本並提高速度。與傳統單體式鏈不同,Mantle 將執行、共識/結算、資料可用性等職能拆分至不同模組,讓各層專注各自任務,提升整體擴充性並降低節點負擔。此模組化 Rollup 設計有助解決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在提高擴展性的同時維持安全與去中心化。
在資料可用性方面,Mantle 是首個採用 EigenLayer 技術的 L2。Mantle 引入 EigenDA 作為資料可用性層,允許節點透過對以太坊質押的 ETH 進行再質押(restaking)來提供 Mantle L2 的資料儲存服務。換言之,Mantle 將部分資料儲存從以太坊主鏈轉移至經過 Ethereum 重新質押保證的獨立層,大幅降低存取成本,同時保持與以太坊相當的安全性。這種架構讓任何節點都可驗證 Mantle L2 的帳本狀態,確保數據完整透明bitstamp.net。Mantle 還在 2024 年升級至 Optimism 的 OP Stack Bedrock 架構,引入了 EIP-1559 機制(基礎手續費調整與燒毀),區塊時間固定為 2 秒,使交易費用更穩定且可預測。
值得注意的是,Mantle 生態中推出了 mETH(Mantle ETH)協議,作為其原生 質押衍生資產。mETH 是 Mantle 推出的以太幣液態質押與再質押協議,使用者可將以太坊主網的 ETH stake 獲得 mETH 代幣。mETH 持有者不僅享有以太坊質押收益,也可參與 Mantle 資料可用性層的再質押獲取額外回報。
因此,mETH 旨在最大化 ETH 質押收益,目前已廣泛被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接受為抵押品。Mantle 與以太坊主網關聯密切:Mantle 的每筆交易最終都在以太坊主網上結算,任何惡意交易可透過欺詐證明機制在挑戰期內被撤銷、並懲罰不當的區塊產出者(削減其抵押的 MNT)。總體而言,Mantle 的技術設計結合以太坊主網的信任基礎與自身的模組化創新,包括高速執行層、EigenLayer 資料層和代幣經濟激勵,致力於打造高效且安全的第二層網路。


UR 鏈上數位銀行(UR Bank)
Mantle 生態系統積極擴展金融應用版圖,其中最受矚目的是 UR ——號稱全球首家全鏈上運行的加密數位銀行(neobank)。UR 由 Mantle 團隊於 2025 年中推出,旨在無縫銜接傳統銀行服務與區塊鏈資產,為用戶提供一個可同時管理法幣與加密資產的全能帳戶。透過 UR,使用者可以在一個應用中開立 瑞士國際銀行帳戶(IBAN),支援歐元(EUR)、瑞士法郎(CHF)、美元(USD)和人民幣(RMB)等多種法幣帳戶,並獲發 Mastercard 金融卡 直接消費。這些法幣存款由瑞士持牌金融機構託管,1:1 有現金準備金支持,同時採用 NFT 型數位身分驗證技術確保合規。
UR 結合法定金融網絡(如 SWIFT、SEPA)與區塊鏈網絡,讓用戶在同一帳戶中靈活存儲和使用法幣與穩定幣資金,並計劃逐步提供去中心化金融收益等服務。
作為 Mantle 模組化金融產品套件的一部分,UR 將傳統金融的便利性與區塊鏈的透明度相結合。目前,UR 已率先在超過 40 個國家上線服務,讓加密用戶與一般用戶都能輕鬆管理日常資金。在基礎功能上,UR 支援透過 SWIFT、SEPA 等傳統金融管道以及以太坊、Arbitrum 等加密網絡進行資金轉入轉出,提供法幣與加密資產雙向快捷出入金。未來幾個月,UR 計畫陸續開通更多區塊鏈(如 Base、Mantle 主網)支援,以及推出外匯兌換、法幣直購加密、餘額生息等增值功能。尤其值得關注的是,UR 將與 Mantle 生態深度整合,預計上線 Mantle 指數基金 MI4、mETH 質押等投資產品,使用戶閒置資金獲得 DeFi 收益。Mantle 策略長 Timothy Chen 表示,UR 的願景是打造全迴路金融系統:用戶可以薪資(法幣或加密)直接存入 UR,資產即轉化為鏈上代幣,可隨時通過卡片消費,就像花傳統貨幣一樣;未來還可對閒置資產支付利息、甚至用加密資產作抵押貸款。對新手投資人而言,UR 的出現將顛覆傳統銀行體驗——在保持監管合規與用戶體驗的前提下,把區塊鏈收益和資產靈活度帶給日常理財場景,是 Mantle 生態落地應用價值的重要體現。
國庫資產與治理架構
Mantle 擁有加密領域數一數二的社群國庫(Treasury),資產規模曾高達 35 億美元以上。截至 2025 年年中,官方披露 Mantle 國庫資產總值約 27.50 億美元,主要由 Mantle 自有代幣和核心生態資產構成。其中約 21.9 億美元為 MNT 代幣(佔總國庫約79.91%)、約 3.02 億美元主要為 BTC、ETH(佔總國庫約11.00%)、另外還包括 2.4 億美元的穩定幣(佔總國庫約8.72%)和 0.9 億美元的 COOK (佔總國庫約0.347%)等。這反映 Mantle 國庫結構中,自有代幣及與以太坊相關的資產占比極高,使其財政資源與平台生態發展緊密掛鉤。
然而,由於 2024 年底以來整體加密市場下行,Mantle 國庫的名義價值有所縮減。2025 年初的一份報告指出,Mantle(前身 BitDAO)的國庫當時約 23 億美元,已從高點下滑(單週下降逾11%),但仍是所有 DAO 中規模最大的國庫。這也顯示 Mantle 國庫價值易受加密市場波動影響,新手投資人需理解其財政穩健度與代幣價格高度相關。
在治理架構方面,Mantle 採取 DAO 去中心化自治模式,由持幣者透過提案與投票管理國庫資金運用和協議升級。Mantle 設有專門的**經濟委員會(Mantle Economics Committee)**來執行社群決議,確保國庫資源配置透明有效。所有 MNT 持有者都可就資金調度、合作投資、技術升級等提交 Mantle 改進提案(MIP),經投票通過後交由委員會執行。值得注意的是,Mantle 沿襲 BitDAO 的治理傳統——早期 BIT 代幣 60% 分配給了 Bybit 等戰略投資者、30% 存入國庫、5% 給私募投資人、5% 用於啟動合作。BIT 兌換 MNT 後,所有尚未解鎖的代幣都已加速釋放並銷毀98.6%未流通供給,以免未來拋壓干擾治理。因此目前 MNT 約51%流通、49%由 DAO 國庫持有,這49%將由社群決策逐步用於生態激勵、夥伴合作等。Mantle 治理採用 Snapshot 等線上投票機制,透明度高且公開紀錄,持幣者擁有直接決策權。這種強社群驅動的模式意味著項目走向取決於集體意志,而非少數團隊控制,對於新手投資人來說,在參與 Mantle 項目時也可透過持有代幣參與治理,共享決策權。




生態發展與合作夥伴
Mantle 的生態系統發展戰略以**「模組化金融」為核心,通過投資基金、技術合作和資產整合打造多元化的區塊鏈生態。首先,Mantle 在 2023 年社群投票通過成立 Mantle EcoFund ——一支總額 2億美元的生態基金,專門投資 Mantle 網路上的原生應用和技術夥伴。EcoFund 由 Mantle 國庫出資 1 億美元,外部戰略伙伴配比出資 1 億美元,計畫三年內部署於 Mantle 生態,協助孵化高潛力 Web3 專案**並引入頂尖項目落地。這使 Mantle 在吸引開發者與新創團隊方面具備強大資源優勢,為生態持續成長提供資本助力。
在技術與應用合作上,Mantle 已經構築起由多種關鍵資產組成的生態版圖。除了前述的 mETH(以太坊液態質押代幣)之外,Mantle 還推出了 功能型比特幣 fBTC(Function BTC)。fBTC 是 Mantle 的原生跨鏈比特幣資產,透過 Ignition fBTC 協議將比特幣以封裝形式引入以太坊與 Mantle 網絡,使 BTC 可以參與 DeFi 等 Web3 應用。Mantle 宣稱 fBTC 是集成度最高的 BTC 類代幣之一,已在合作項目 Babylon、Solv Protocol、PumpBTC 等生態中發揮作用。此外,Mantle 亦與多家新興穩定幣和收益項目建立夥伴關係。例如 Mantle 國庫有部分資產配置於 Ethena 協議 推出的去中心化穩定幣 USDe(約佔 Mantle 國庫收益的 20%);與此同時 Mantle 也與 Agora 合作推出 AUSD 穩定幣,以及對接 Ondo Finance 的 USDY 高收益穩定幣等。透過引入新型穩定幣、收益代幣作為合作夥伴,Mantle 一方面為國庫資金尋求穩健收益,另一方面讓這些資產在 Mantle 協議中扮演抵押品或流動性來源的角色,形成共生生態。
在應用生態上,Mantle 網絡現已支援 EVM 智能合約,兼容以太坊常用開發工具,已有 數十個去中心化應用(dApp) 部署或計畫部署在 Mantle 上,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貸協議、NFT 平台等。2024 年以來,Mantle 積極推動 DeFi 協議上線其網路,例如去中心化交易聚合器 Matcha 已宣布支援 Mantle,讓用戶能夠在 Mantle L2 上進行代幣交易。Mantle 亦瞄準熱門領域,如鏈上遊戲、社交協議,強調其高效能低成本優勢適合 GameFi 和大型 dApp 場景。更重要的是,Mantle 的路線圖包含了零知識證明技術:團隊正與 Succinct 等研發伙伴合作開發 ZK Rollup 解決方案,希望未來引入零知識有效性證明來進一步提升安全性與隱私性。同時,Mantle 計畫在 2024-2025 年實現排序節點(Sequencer)的去中心化,減少對單一序列器的依賴,提高網路容錯與信任無需性。綜合來看,Mantle 生態發展策略明確:一手加大資金投入扶持應用開發(EcoFund)、一手引入關鍵金融元件(LSD、穩定幣、BTC橋接)豐富生態,再加上升級底層技術(ZK路線、去中心化排序)鞏固長期競爭力。未來目標方面,Mantle 希望成為以太坊上最具資本效率的鏈,也就是所謂的“Liquidity Chain”——匯聚各類鏈上資產並為之提供高收益、高流動性的應用環境,吸引更多用戶和機構參與其中。
圖片來源:Mantle 官方網站(mantle.xyz)
圖片來源:Mantle 官方網站(mantle.xyz)
圖片來源:Mantle 官方網站(mantle.xyz)
圖片來源:Mantle 官方網站(mantle.xyz)


市場表現與技術面概況
近期 Mantle (MNT) 代幣在市場上的走勢呈現先抑後揚的態勢。2025 年上半年,受整體加密市場低迷影響,MNT 價格自1月初高點約 1.42 美元一路下滑,至6月底探底約 0.55 美元。不過進入7月後,MNT 展開強勁反彈,走出近乎 V 形反轉的日線行情:價格迅速從低點回升超過 30%,在短短幾週內重返 0.7 美元上方區間。日線圖顯示,MNT 已突破前期下跌趨勢線,形成一個典型的下降楔形突破走勢,並一度連續三日收漲。截至 7 月中旬,MNT 價格處於 0.69 美元(100日均線)與 0.75 美元(200日均線)之間震盪,上方0.75左右的200日均線正成為關鍵阻力。若能日線實體突破此長期壓力位,技術面看有望進一步上攻至 0.88 美元附近(對應從 1.42 高點跌至 0.55 低點的 50% Fibonacci 回檔位置)。反之,若在0.75遇阻回落,首道支撐留意 0.69 美元一線,此處接近近期23.6%斐波回檔位。
從技術指標觀察,MNT 日線相對強弱指數 (RSI) 近日上行至 69 附近,逼近超買區但尚未嚴重背離。這顯示買盤動能強勁,但需提防短線漲幅過快引發的獲利了結壓力。趨勢指標 MACD 方面,快線已上穿慢線且柱狀圖轉為零軸之上綠色,呈現多頭動能增強跡象。MACD 線與訊號線雙雙向上並進入正區域,被視為潛在趨勢反轉的信號。此外,衍生品市場數據也反映出市場情緒的改善:MNT 永續合約未平倉量(Open Interest)一週內上升約 18% 至 2,163 萬美元,顯示隨著價格反彈,更多資金進場布局多頭倉位。不過,交易量能否持續放大、以及整體大盤走勢,仍是判斷 MNT 漲勢延續的關鍵。整體來看,MNT 短期技術面偏多,日線圖走出 V 型反轉形態並突破下降楔形,後續關注能否站穩長期均線上方並挑戰更高阻力。同時,新手投資人應謹記加密市場波動劇烈,做好止損和風險管理,例如多頭倉位可考慮在跌破關鍵支撐(如0.68-0.69美元區域)時及時止損,以控制下行風險。


投資潛力與風險評估
Mantle 投資優勢亮點:
強大的資金與社群後盾: Mantle 承襲 BitDAO 龐大國庫資金(高峰逾30億美元),擁有全社群共管的豐厚資源,可用於推動生態建設、吸引項目合作與提供流動性99bitcoins.com99bitcoins.com。同時背靠 Bybit 交易所等早期支持者,以及彼得·提爾 (Peter Thiel)、Pantera 等知名投資人加持。充裕的資金和人脈資源為 Mantle 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創新技術架構: Mantle 採用模組化區塊鏈設計,結合 Optimistic Rollup 與 EigenLayer 資料層等前沿技術,是首批嘗試將 L1 資料可用性外包的項目之一。其架構在提高性能的同時保持以太坊級安全,被認為有潛力突破擴展性瓶頸。未來 Mantle 亦積極研發 ZK Rollup、去中心序列器等升級方案,技術路線前瞻且執行力強,有望保持競爭優勢。
豐富的生態藍圖: Mantle 不僅是一條 L2,還定位為涵蓋多種資產與應用的生態系統。已推出 mETH 液態質押、fBTC 比特幣橋接、穩定幣合作,以及 UR 鏈上銀行等創新應用,形成從基礎設施到終端消費應用的完整鏈條。這種上下游一體化戰略將提高 Mantle 生態的用戶黏性和資金留存率,有利於長期發展。
明確的治理與代幣經濟: Mantle 的 MNT 代幣具有手續費支付、Staking 安全和 DAO 治理多重功能。代幣供應透明,早期 BIT 轉換加速銷毀,大部分代幣掌握在社群手中,避免團隊過度控盤。持幣者可參與提案投票,共享項目增長紅利,社群共治增加了項目可信度與凝聚力。此外,Mantle 已實施交易手續費燒毀(隨 EIP-1559),長期看對代幣有通縮支持。
市場前景契合: Layer 2 解決方案需求日增,Ethereum 主網擁擠和高 Gas 費驅動更多用戶轉向 L2。Mantle 作為性能優化的以太坊 L2,有望承接這股浪潮。再者,隨著全球高通膨環境下資金尋求避險增值,加密資產長期需求仍被看好。Mantle 聚焦基礎設施和應用融合集成,其“穩健務實”的作風在多變的加密市場中反而具備競爭力。
Mantle 投資風險因素:
市場波動與流動性風險: MNT 作為新興代幣,價格易受整體加密市場情緒影響而劇烈波動。短期內可能出現高達兩位數的漲跌幅,流動性雖有一定深度但相較主流幣仍有限,新手投資者若倉位過重可能面臨資產大幅回撤風險。
項目發展早期階段: Mantle 主網於 2023 年才上線,項目仍處於相對早期的發展階段。許多技術升級(如 ZK、去中心化 sequencer)和生態產品(如 UR 的全面推廣)尚在路上,落地效應需要時間驗證。早期項目存續風險較高,包括技術漏洞、開發延期或未達預期等,都可能影響 MNT 投資價值。
競爭與採用風險: 以太坊 Layer 2 領域競爭激烈,目前已有 Arbitrum、Optimism、zkSync 等30多條 L2 爭奪用戶和流動性。Mantle 能否脫穎而出,取決於能否快速擴大用戶群和開發者生態。如果 Mantle 的網路效應未能建立,或競爭對手推出更優技術方案,Mantle 的發展可能受阻。對一個缺乏中心化公司推廣的 DAO 項目而言,吸引用戶採用需要更多時間與投入。
代幣經濟與治理風險: 儘管 Mantle 去中心化程度高,但 MNT 代幣的國庫持有部分比例不低,且過去 BitDAO 時期 Bybit 60% 分配等歷史可能導致一定持幣集中現象。大持倉者在治理投票中影響力較大,存在所謂「鯨魚」左右提案結果的可能性。此外,Mantle DAO 治理參與率若因市場低迷而下降,決策效率和響應速度也可能降低,影響項目執行力。
技術安全與合規風險: Mantle 雖採用以太坊成熟技術,但仍需警惕智能合約漏洞、跨鏈橋安全等風險。特別是 UR 涉及法幣服務,須符合各國金融法規,一旦監管環境生變,可能影響 UR 的推廣與 Mantle 生態業務。對 Mantle 這類全球性 DAO 而言,合規的不確定性和潛在法律變動風險不容忽視。
總括而言,Mantle 項目優勢在於技術底子強、資金實力雄厚、應用願景清晰,在以太坊擴容賽道具備長遠潛力。但新手投資人也應充分認識其高波動、高競爭和高技術門檻的特性,在看好其長期前景的同時,做好風險管理與知識儲備。
CryptoVest 投資部觀點
從 CryptoVest 投資團隊的專業角度,Mantle (MNT) 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屬於潛力與風險並存的加密資產。我們對 Mantle 的長線發展持審慎樂觀態度:其背靠強大社群資金、創新技術架構及多元應用生態,在眾多 Layer 2 專案中具備差異化優勢,未來若順利實現路線圖目標,有望在以太坊擴容領域取得一席之地。然而,新手投資人在涉足 MNT 時須牢記「控制風險,量力而為」的原則。
以下是我們針對新手的具體建議:
資產配置比例: 將 MNT 視為高風險高回報的投機性資產,建議在整體投資組合中占比保持在較低水平(例如不超過總資產的 5-10%,依個人風險承受度調整)。務必避免孤注一擲,把全部資金投入單一代幣。透過分散投資於不同類型資產(如主流幣、指數型基金等),可在享受 Mantle 成長紅利的同時降低單點風險。
進場時機與策略: 考慮 MNT 近期波動較大,新手宜採取分批佈局、定投的方式建倉,而非一次性重倉買入。可以將預計投入的資金分數月或周定期買進,以平滑成本,避免因短線劇烈波動而買在高點。同時留意技術面訊號,例如等待價格突破關鍵阻力位(如前高或長期均線)且回踩確認支撐後,再增加倉位,降低追高風險。若已有持倉者,亦應設定止盈止損點位(如下跌跌破重要支撐時止損),保護本金安全。
關注基本面變化: Mantle 生態的技術升級與合作動態將直接影響 MNT 價值。建議新手投資人持續關注官方公告和社群討論,例如 Mantle 是否順利推出 ZK 功能、UR 銀行用戶增長情況、新的生態項目上線等。特別是 Mantle DAO 治理提案的結果(如重大資金調度、代幣經濟調整),都可能是市場行情催化劑。保持對這些基本面資訊的敏感度,有助於及早研判投資環境的轉變。
長線心態與學習: 由於 Mantle 項目仍處發展初期階段,新手投資人應以中長期眼光看待投資價值。短期內 MNT 價格可能隨市場起伏,但若對 Mantle 的技術願景和生態成長有信心,可將其視為未來數年內的成長型配置。建議花時間學習 Mantle 的運作機制和 DeFi 基礎知識,了解 DAO 治理如何進行,甚至參與社群討論,這不僅能增進判斷力,還能提升持有信心。在波動市況中,理性的心態和對項目深入的瞭解將幫助您做出更冷靜的投資決策。
最後提醒,新手在任何加密投資中都應堅持量入為出、慎選時機。Mantle 作為新興的 Layer 2 項目,有機會分享以太坊擴容成功的果實,但也伴隨著市場和技術的不確定性。我們建議您將 MNT 視為組合中的衛星資產(satellite holding),小額參與、邊學邊投,以輕鬆的資金部位來體驗其成長過程。一旦市場走勢或項目基本面與您的預期不符,務必果斷評估調整倉位。總之,在做好風險控管的前提下,Mantle 這類具備獨特願景的項目可以成為您加密投資學習旅程中的一環,為未來加密金融版圖的拓展提供寶貴經驗。祝您在投資路上保持理性,穩健前行。
(本文由 CryptoVest 團隊撰寫,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CryptoVest 服務特色
快速代投 × 資產不代管 × 安全交付
快速切入機會:我們協助用戶在黃金時間內完成代操作,不錯失任何機會。
不碰資產風險低:您完全保有資產控制權,平台僅協助執行互動。
透明可查:每週提供互動紀錄與成果摘要,安心又可驗證。
CryptoVest — 讓投資更簡單、更安心
聯絡我們
© 2025 CryptoVest.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為資訊分享平台,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或保證獲利。請用戶自行判斷風險,謹慎投資。